-
2025-02-28智慧運維護航新學期,教學無憂更高效
-
2025-02-17合肥大學開學首日教學秩序井然
-
2024-10-09安徽醫科大學新醫科中心(新校區)多媒體教室一期項目
-
2024-03-25新學期會議中心迎來首場校區間視頻線上聯動
行業動態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上杜柯鄉中心小學學生桑青卓瑪一年前輟學,校長和包村干部曾去家里反復勸說她復學。經過不懈努力,桑青卓瑪終于回到學校。本學期,她不僅成績名列前茅,還當選為學習委員。桑青卓瑪說:“我要珍惜寶貴的學習時光!”
義務教育有保障是脫貧攻堅的重要任務,也是“兩不愁三保障”的底線目標之一,事關脫貧攻堅的成效和全面小康的成色。教育部聚焦控輟保學核心任務、持續開展控輟保學專項行動、健全精準控輟長效機制,各地建立聯控聯保責任制,形成合力打好攻堅決戰。截至6月14日,全國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由2019年5月控輟保學臺賬建立時的60萬人減少至6781人,下降了近99%;52個未摘帽貧困縣輟學學生由8.2萬人減少至433人,下降了99.5%。
52個未摘帽縣是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目標的主戰場,教育部以“三區三州”為決戰地,以控輟保學為主攻點,從政策、資金、項目上繼續加大傾斜支持,組織精銳力量梳理問題、分工包片、強力幫扶、掛牌督戰。據介紹,教育部黨組成員指導52個縣一縣一案完善控輟保學工作方案,指導大班額問題突出的貧困縣制定消除大班額工作方案,組織開展教師公益培訓項目等。同時,向貧困縣定向傳輸數字教育資源,并組織東部發達地區中小學與貧困縣學校建立對口幫扶關系、組織面向貧困縣的特殊教育教師線上培訓,參與直播人數1.5萬多人次。
“這些約定,將合同爭議事后救濟轉向事先整體性合同協商制度,有效杜絕了以往培訓合同存在的‘霸王條款‘。”上海市教科院民辦教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董圣足指出,這次示范文本還明確,機構招生簡章或廣告中對培訓師資和效果等所作的說明和允諾應當視為要約,而且培訓機構相關說明和允諾即使未載入合同,也應視為合同內容。顯然,這些條款將對機構夸大、虛假宣傳形成有效制約,對消費者權益是一種很好的保護。
深化法治,促進培訓市場健康發展
“培訓機構作為市場主體,其與家長之間的糾紛、歧義,最終仍然需要以合同為依據,通過合法渠道解決,于是合同就成為確保各方權益的重要依據。”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擬定示范文本是朝著深化法治的方向探索,對于規范培訓服務行為,保障雙方合法權益,促進培訓市場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專家指出,此次發布的《培訓合同(示范文本)》不僅有利于家長及學生維護個人正當權益,從培訓機構的角度來看,也反映并維護了培訓機構的應有權利,真正體現了契約精神的平等與理性。
“示范文本強調對機構自有培訓材料和課件的知識產權保護,有利于激勵機構加大原創力度和研發投入,從而促進培訓機構實現轉型升級。而且,示范文本相關條款還賦予培訓機構可以依法制定適合其自身的培訓管理制度,并要求學員遵照執行,以確保培訓活動順利進行。顯然,這對培訓機構的健康發展是一種重要保障。”董圣足告訴記者。
董圣足還指出:“本次示范文本相對均衡、對等的合同權利義務設置,對培訓機構的合法權益也是一種有力保護。當發生糾紛時,培訓機構可以以合同約定為依據,依法處置相關爭議事項,從而有效抵御一些非理性過度維權行為給自身利益帶來的無謂傷害。”
規范校外培訓行業,仍需當事人積極參與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出臺的《培訓合同(示范文本)》并未強制要求所有校外培訓機構必須使用該合同文本。那么,《培訓合同(示范文本)》能否真正起到規范校外培訓行業的作用?
熊丙奇指出,這一切都取決于培訓機構要采用示范性合同文本,以及家長要求培訓機構用示范性合同文本簽約。如果家長對待簽訂合同采取無所謂態度,不認真考察培訓機構資質,就在培訓機構的焦慮營銷攻勢下,擔心報不上班而繳費,那么就算有格式合同,還是有家長會簽訂培訓機構提供的自制合同。這類家長其實助長了培訓機構的違規經營行為,要促進培訓機構規范經營,消費者的理性、成熟是極為重要的力量。從這一角度說,示范性合同,也為學生家長提供了一份有用的選擇培訓機構、維權的指南,會讓家長變得理性、成熟。
儲朝暉認為,除了各級行政部門要依法行政,引導社會各方通過完善法治的市場,提高鑒別能力、有序參與培訓活動之外,更需要相關當事人積極參與,共同推進。“培訓機構也可將使用示范文本作為自身合法合規性的顯示,獲得更多人的信任和更多的客戶,同時加強自身規范建設,體現對家長和學生的尊重與負責,從而在學生家長與校外培訓機構之間形成更多的共識與互信,構建家長和學生需要的、均衡的校外培訓體系。”